2024年4月2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2024年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成都成功举办,9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杂志社曾祥翊社长,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马小强社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刘汉涛主任,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倪宏副主任,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蔡华红局长,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匡世联同志,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易凌云研究员,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高铁刚馆长,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冯锐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玉东研究员,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倪志丰副书记,湖南省电化教育馆石福新副馆长,辽宁省电化教育馆杜娟副馆长,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李建萍主任,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周岩馆长,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孙发勤副教授,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李笑非书记,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东茂先生。
本次活动旨在肯定第二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成果,部署应用试点工作之后的工作方向,分享专家和卓越教师们应用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理论经验与实践经验。
开幕式
活动伊始,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杂志社曾祥翊社长主持开幕仪式。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党组书记蔡华红局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刘汉涛主任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肖航副主任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肖航副主任讲话中表示,各试点区(校)要继续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智能精准教研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为做好工作,肖主任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把智能精准教研作为应用试点工作的中心工作;二是加强智能精准教研技术环境建设;三是完善协同教研机制,形成智能精准教研生态体系;四是做好示范、引领、创新和成果转化。
领航交流
现场成员一同观看《AI赋能,教师卓越之路》视频。视频回顾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自2021年3月启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起,历时三年在全国各地的实践探索与喜人成果。参与应用试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也纷纷就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对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发表感言。视频尾声,应用试点工作对人工智能时代,AI赋能教师卓越之路充满展望。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智能研修平台领航试点工作区、领航试点工作校授牌,为创新应用教研团队、卓越教研员、卓越教师颁发证书。
潍坊市潍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建刚局长,东北师大附中新城校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劲锋校长,江苏省淮安小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张晓红主任三位随后做领航代表发言。
李建刚
张劲锋
张晓红
工作部署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杂志社编辑,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工作组成员李雅瑄老师,做《2024年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部署》。报告围绕2024年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计划安排展开,重点解读《2024年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要点,对征集对象、征文主题、行文规范、报送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细化和明确,以助推试点区、试点校、创新应用教研团队、卓越教师、卓越教研员进行成果转化。介绍试点工作应用成效调研方案和第三批领航遴选工作申报要求等。
李雅瑄
专家报告
专家报告环节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出版社马小强社长主持,并对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完美结合表示肯定。
马小强
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易凌云研究员在报告《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中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数据要素为基础,统筹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教育教学要素,实现育人全过程深度优化融合,基于数字空间,更新教育理念,建构教育教学新范式,建立教育新体系。在此背景下,教师与人工智能共存、共教、共学,是数字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选择。人—机复合型教师共为教学的主体,促进教育活动变成“人工智能教师”与“人类教师”共同控制的二元智能场。可以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来理解教师的角色。对于教师而言,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教育方式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人机协同能力。
易凌云
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冯锐教授继续深耕教师画像研究,报告《智能教研平台中教师数字画像的实践探索》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数据,重点研究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全面的教师画像。报告涵盖了不同区域和群体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采取的策略及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轨迹。采用多元数据源,如课堂行为记录、声纹分析和提问内容的深度分析,采纳了前沿的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与分析了教师行为模式和教学策略多样性的理解,揭示了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教师教学模式的丰富多样性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报告还包含了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教学行为、策略实施及成长轨迹的分析与解读。
冯锐
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高铁刚馆长的报告《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师教学技能诊断及发展机理》认为,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是教师从新手型进阶为专家型教师的内在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针对传统教师教学技能研究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单一、过程性数据不足等问题,利用多模态数据全息动态描摹教师教学过程为教学技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积极利用技术工具诊断教师技能水平、探索教师教学技能发展机制是智能时代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举措,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建设新型工具、平台的基础,是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高铁刚
智能精准教研案例展示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老师们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智能精准教研应用展示,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韩欣老师为本环节主持人。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周丽君老师作为案例主讲人,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5.1认识分式为主题为现场观众做智能精准教研的课例展示。
课例展示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黄朝宇针对本课例,结合成都高新区教研培一体智能研修模式的实践做主题发言,题为《成都高新区教研培一体智能研修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初中数学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修为例》。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师周丽君利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首先对课例进行个人初诊,数学教研组赖建勇、何明、吴智伟老师在此基础上从目标设定预达成、教学措施投放(教学关键事件)、措施与目标达成关系几方面,对于课例实施团队复诊。
教研团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玉东主任作为受邀专家,从课例研修的技术与方法、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等视角对课例进行专家会诊。
杨玉东
经验交流
在应用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过程中积累到的平台应用经验、构建的“人工智能+教育”组织模式、形成的创新教研模式、数字化赋能教研的路径,以及培养的卓越教师、教研员等,最终都沉淀为第二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成果。本次经验交流选出7个典型案例,和现场观众分享各应用试点工作单位在基于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
本环节由一直对应用试点工作持续跟进、积极推动的应用试点工作专家组成员、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周岩馆长主持。
周岩
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研究科主任、正高级教师王玉芹老师的报告《智能精准教研助推教研数字化转型——河北省的探索与实践》,和大家分享了河北省把智能研修应用试点作为推进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建设教师队伍。河北省教育技术中心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智能研修试点工作部署;强化多部门协同,形成试点工作合力;强化专家引领,提高智能研修的效能强化平台应用培训,提升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精准教研模式,破解了传统教研的难题。3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河北教研工作革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循证教研使教师转换了角色定位;初步自然形成“省-市-区-校”多级联动的教师智能研修共同体;初步形成探索“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备、教、研、评”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构建了传统教研与智慧教研相得益彰的教研新生态。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中学高级教师曹鹏老师的报告《深化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应用,推进江苏中小学教研数字化转型》以江苏省的经验为例,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开展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3年来,各试点区和试点校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研讨活动,探索出了一系列智能精准教研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让教研更加自主化、个性化。后续将酝酿成立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大力推进教研数字化转型。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网络技术与数字教育资源部主任、高级教师田宏主任和大家带来了报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报告提到为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以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项目为契机,聚焦教师人工智能(AI)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主题调研、专项培训、项目实践”的工作策略,为试点区/校搭建一个由“专家引导、团队协作、同行互助及成果共享”的发展平台,围绕“一中心、两策略、三阶段”的研修机制,对教师职业成长进行精准画像分析与总结,探索构建“互联网+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吉林模式。
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郑植副主任,在报告《呼和浩特市智能研修平台应用——探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交汇点》中分享了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正式入选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后的推广应用经验。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在专家引领、行政推动、企业助力三方推动下,构建“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高效协同、资源汇聚”的智慧教学教研工作新格局。为在市域范围内顺利推进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呼和浩特市提出了平台应用推广的“阻力模型”,指出推进平台运用的根本阻力在于外在技术变革介入传统教学活动中引发了教学和教研方式的“范式转换”。据此,呼和浩特市坚持“数字向善”,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与AI的工具地位不可颠倒,始终关注教师的需求和感受,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专业权力,同时充分发挥AI等技术的优势,使教学活动顺利渡过范式转换的阵痛期,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冀新花教研员的报告《区域协同 数据驱动:教研数字化转型区域实践推进路径》聚焦点在数字化教育。报告指出教育数字化是国家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课堂,课堂的变革关键在教研。传统教研缺乏数据积累和资源生成,同时又受制于时空的局限,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自202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立足国家省市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结合区域教研需求,区校协同构建数字化教研服务体系,将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从过去注重对区域范围内教学问题的研究转向既要研究共性问题也要特别关注教师个性问题的研究,重点解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跟踪记录(数字画像)和分析评价反馈重难点问题,形成数字化教研从理论到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秦皇岛市海港区在水一方小学徐娜校长对AI助力教师团队颇有心得,分享了报告《AI助力教师团队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提及在水一方小学已被列为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区级试点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校,河北省教育厅首批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校。通过AI介入、辅助团队建设,实现从“价值理解”到“行动转化”的突破;实现从“观念习得”到“实践迁移”的突破。带来的是教师教学逻辑的标准化程度更高,教师成长进程变短,速度变快。利用AI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迭代,达到了促进团队能力提升的目标。
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朱玉飞副主任报告题为《数字赋能教研改革创新,智能研修破解发展难题》,主要介绍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致力于运用智能研修平台解决区域教研的传统难题。具体来说,通过引入智能研修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教研创新,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尖端技术,促进区域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此举旨在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传统教研中组织困难、磨课评课数据难以获取、教师培养难题以及教学质量监测困难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坚持以应用驱动为核心原则,紧密结合实际教育教学需求,积极探索智能研修平台在区域教研中的实际应用模式。通过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精确教学反思、GEBUS生态体系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测等,协助教师、学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难题,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尝试。
此次会议呈现的案例及传达的理念体现了在智能时代,智能精准教研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与优势,展示了三年积累下沉淀出的大量成功的、可推广的经验范式,体现了应用试点工作为服务和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进行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