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助推烟台芝罘区教育发展

身着得体的职业装,仍掩饰不住一脸稚气的陈吉宁,是烟台市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一名年轻的语文老师。每次课前,她都要像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一样认真地备课,准备教案。而不同的是,她总是先通过芝罘区城域网所提供的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查阅资料,或通过互联网登录“老百晓在线”、“中国语文网”等学习其他老师的经验,并通过聊天工具向前辈老师请教。她的教学工作几乎与网络、终端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投影机、录播资源建设设备等融为一体。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这位身居胶东一隅的年轻老师,享受着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们无限向往的优质资源。

在2010年12月29日召开的“芝罘区推进‘班班通’应用工作会议”上,她用清脆的标准普通话,讲述着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经历。其实在芝罘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像陈吉宁一样幸运,他们每天都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备课、教学、交流经验。而这一切都有赖于芝罘区教育体育局,自2008年开始启动并建设的“班班通”工程建设。

2010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2010-2012年,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将组织实施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十大重大项目。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中央和教育部这一战略方针的出台,芝罘区教育体育局更加坚定了早在几年前就给全区定下的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武装全区5000多位教师,让辖区内7万多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公平在芝罘区得到充分实现。

通过此次会议,芝罘区教育体育局对全区“班班通”应用工作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大资源、大信息化管理“三大中心”的发展目标。确定了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加紧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区域开放、建立基于“班班通”环境下的课堂评价体系、让更多学生享受新技术成果、做好“班班通”基础设施的维护等七大重点任务,并提出明确、具体的措施:

1.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明确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重点。建立考核制度,规定考核范围和组织形式。

2.加紧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建设。重点建好“教师教学资源中心”和“学生学习资源中心”。创建资料类、理论类、课堂实录类、特色类等四大“资源超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构建起芝罘区基础教育资源库。通过开设“名师网上工作室”、开展“网络互动教研”等形式,推进“芝罘网络教研平台”建设。

3.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明确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实施阶段以及具体措施。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各项工作重点。

4.推进课堂教学的区域开放。按照“有序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开放计划,将课堂开放分“四步走”:校内公开、学科的区域公开、全区教育范围内公开、向社会公开。通过开展“联播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让更多的师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5.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新技术成果。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博客、学生电子档案、开设网上“学习指导”、“协作学习”专栏等形式,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利用课余辅导班或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品质,鼓励学生设计、创作电脑数字化作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智能机器人实验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6.建立基于“班班通”环境下的课堂评价体系。定期举行专题活动,组织人员观看教师常态课堂实况,研究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观看课堂实录,自行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

7.做好“班班通”基础设施的维护。要求各学校围绕“班班通”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制度条例,确保“班班通”设备的科学使用、有效管理。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与芝罘区教育体育局的解局长有如下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解局,您曾经说过,未来几年,芝罘区有望实现学生家长利用3G手机可以随时观看自己孩子的上课情况。这对家长固然是个好消息,但是这样一来对老师们是否过于严苛?换句话说,您对辖区内的老师们竟有如此的信任和自信吗?解局长微微一笑:首先,我对老师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都非常信任。另外,通过这样的公开,反过来会更加促进老师们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寻找差距,规范职业操守,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我们就是要证明,利用高科技手段,不用加班加点地补习,也能向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让芝罘区的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时候,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我的梦想!

(郎大山)